“韩大人所言,确实有♗道理。雷击较多之地,可着各💣地🄙♪了解汇报。至于高塔……”
营缮司主事张嗣诚道:“既然是要验证避雷旗杆能否保护宫殿免遭雷击,那么高塔应该比宫殿更高,要超过皇极殿,起码要达到一百二十尺,除了高度,周围环境也应该相仿,🂇🌧便是要平地、开阔无遮挡……”
韩学信摇了🟃🚟摇头:“一百⛓🚁二十尺高的高塔,造价几许?又要造多少🖞?”
张嗣诚道:“虽未核算,但一座高塔,起码要数千两!若想验证旗杆是否🐠🁐能避雷🝘,起码要建……数千高塔才可以!”
给事中也会算账,这是好事。
算账也是讲科学,只不过算到最后给出一个数千两、数千高塔……数千的范围太大了,少则一千多,多则九千多,都是数千!
但🛷即便是一千多,📮🞐📖一千多乘以一千多,也要一百多万两银子。
工部的官员,脸色更难看了。
后三宫重建花了多少钱♗?预算也就是一百多万两,最后花😾了六十九万两。
真要是能拿出一百多万两银子,便可以启动三大殿的重建工程——这倒不是说防雷不重要,但是为了验证防雷有没有效果,就要先花一百多万两银子,显然🙏有些过于浪费了,国库也承受不起🐪🂭。
更何况一千多高塔真的够吗?🕕一千多高塔……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工部侍郎姚继🎉🏒可摇了摇头:“一百多万两银子,户部可🄙♪拿不出!”🖞
常洵端坐正中,不急不慢的喝着茶。
他不急着开口,先看🉑🆧众♗人的态度,谋定才好后动。
工科的几个给事中,无疑是反对的!
这时便看出“雷劈给事中”的好处了,至少他们现在不会抱着“雷击与失德”🖟📴🟀的观点胡搅蛮缠,必须得回到“讲科学”的路子上。
工部的两位主事稍好一点,相对较务实。
常洵更为关注营缮司郎中王在晋、员外郎李之藻。王在🄙♪晋写了《三朝辽事实录》,是个讲事实的学霸;李之藻写了《天学初函》,是明末不多的“讲科学”学霸。
不管讲事实,还是讲科♗学,都属可以交流的行列。
“单独建塔,🎉🏒靡费太多,可否降低高度,用大木代替💣高塔?”王在晋开口了。
李之藻也道:“一百多尺的大木,倒是有的,但采伐运🄙♪输不易,可在大木产地附近,择地🆊🍵🌟立木,应能🖈降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