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八月十五黄昏,婺州城南工匠胡同,武康家热闹非凡。正房客🁋厅摆着大圆桌,摆满珍馐佳肴,高背椅上坐满人,都是武康的狐朋狗友:崔刺史家的崔五,录事参军家的卢三,以及六大参军家的二🏵🞚代们。
他们♋📰昨天得知武康受伤,今天结伴过来探望。看在大包小包慰问品的份儿上,自然大摆筵席殷勤接🟅🚱🗏待,武元的媳妇、小翠、武梅、武兰一旁伺候。
按照大唐法律,奴婢律比畜产,不能有姓,主家给他们取名。武康🚬入乡随俗,同时轻微变动,让他们跟着姓武,名字按照“🝯开元通宝、梅兰竹菊”来。
郑大郎送来的那家人,确实世代行医,祖籍在夔州奉节,后世的重庆地区。老人取名🆚🐉♦武开、青年取名武元、两个少年武通武宝,少女武梅,小骗子武兰。
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也安排了他们以后的工作。准备在家开个🎲🔽🆈小诊所,武开、武元父子坐堂,等造出火炕孵🄏☈小鸡的时候,让他们感受火炕温度。至于那两个妇人,负责洗衣做饭。
武梅、武兰跟着🗶☠小翠,饲养那匹白龙马,偶尔打打杂、绣绣花什么的。都是🐊♮十岁左右的丫头🁋,应该会有共同话题。武通武宝,负责大量蒸馏酒精。昨天抓不良人做苦力,折腾的头昏脑胀,终于蒸馏出七十五度医用酒精。
确定浓度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品尝一口,就知道大概度数。用酒精把身伤口清理一遍,多少有些心理安慰。积蓄足够的医用酒精,是现阶段🉑计划的重中之重。
明年陈硕真造反,战火很快烧到婺州,酒精能挽救士兵生命;其次,火炕🔚🁈🃴孵小鸡的时候,给每个鸡蛋消毒。后世养鸡场老栓叔说,一般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消毒,因为价格便宜,可惜自己造不出来。
今天众二代齐聚一堂,武康特意勾兑四十五度白酒,让他们品尝一下。顺便给些建议,确定高度数烧酒,到底有没有市场。哪知他们都吐了出来,搞的🃣武康很是郁闷。
崔五呵呵笑道:“这么烈🞖🔇的烧酒,咱喝不习惯,寻常老百姓估计也喝不习惯。📲我看只有二郎这样的海量,才喝的惯如此烈酒。”
卢牧山接过话道:“崔五说的不错,这种烧酒在南方不好卖,北方应该可以。特别是草原上的🛄🙺🏟蛮子,那里冬天特别冷,烈酒可以驱寒。不过贩🎥📐酒到北方,风险太大麻烦太多,感觉有些得不偿失!”
发财大计被浇了冷水,武康有些泄气,考虑片刻说道:“烈酒不能适🁶🏑应市场,搞普通酒咱们没竞争力,那就从原料入手!现在的酒用稻米酿造,稻米贵酒也贵,二十斤酒也就是一斗,价格在三百文左右。如果咱们用高粱酿酒,成本大概八十文每斗。”
众二代闻言都懵了,纷纷拧眉沉思,酒桌也寂静下来。大概五分钟左右,郑宏小声说:“如果斗酒八十文,那是🜁⚴🕤绝对的暴力。我相信二郎点石成金的能力,可能不能告诉我,高🉂粱是什么东西?”
这下轮到武康懵了,这些货连高粱都不知道?不禁鄙夷道:“外面世界那么大,大郎该去行万里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高粱都不知道,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就在城外官道上,路两边长的那些,个头很高,顶端是黑紫色🁘🆂高粱穗儿。”
“二郎你错了,那东西不叫高粱,叫绿黍”,秦玉哈哈笑道:“绿黍在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到中土。在咱们婺州,最初是由昆仑奴带过来的。嘿🆚🐆嘿我看二郎🜲🆂🌰才是五谷不分!”
武康仔细回忆片刻,好像“高粱”这个称呼,确实在明朝才出现。不由☞🀢⚇得老脸一红,🆚🐉♦梗着脖子回怼:“什么黄书绿书的,我说它是高粱,它就是高粱。五郎要是有意见,可以退出这个生🍃🅘意嘛!”
秦玉马上认怂,嬉皮笑脸道:“别别别,只要有利可图,二郎说它叫什么,它就叫什么🗈🙬🍞。不过话说回来,那东西真能酿酒?婺州基🕢😟本都种稻米,很少有种绿高粱的。那个孙三儿,你怎么看?”
孙三名叫孙立,他爹是司仓参军,管着婺州🌞⛲🞔仓库,自然知道高粱。这位干咳两声,清清嗓子道:“秦五说的不错,高粱亩产不高,还特别难吃,良🚸😆⚭田是不会种的。只有🍂旱田中的劣田,因为稻米亩产太低,老百姓迫不得已才会种高粱。”
武康呵🏘呵笑道:“只要有人种就行,咱们高价买,或者去别的州收购。我听如烟说,斗米四十文,两豆米出一斗酒;高粱每斗十五文,一斗半出一斗酒。就🕰🍓🇬算咱🆚🐆们二十文每斗收购,成本也能控制在八十左右。废话少说,你们要是不干,我自己干!”
“那当然要干,谁会和开元通宝过不去?”,卢牧山放下手中酒杯,话音一转说:“不过二郎啊,酿酒可不👩是小事,投入的人力、财力太大,必须家里大人同意。想要打动他们,空口白牙不成,得拿出酿好的酒!”
崔五接过话说:“卢三说的不错,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一切🆧等高粱酒出世再说。下一话题,我的《三十六计》什么时候交货,这可两天了啊,大人都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