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到了现在,忽然进入了水波不兴的状态。冯德顺认罪的兴奋尚未消失,却生生地当头浇下一盆凉水。不过事后大家稍做分析,也都接受了杨昆的结论。毫无疑问,冯德顺供词中的漏洞确实过于明显。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一位有了决死之心的人,既然打算替别人承受这种滔天的罪责,为什么做得如此匆忙粗陋?
多数人认为这是冯德顺故意留下的漏洞,为的是尽快将火引到自己的身上,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冯德顺去现场的时候,确实自己也带了一把工具刀,但最后也没有用上,既然有心揽下罪责,为什么还留着那把有无数疑点的日本刀?
杨昆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又多了个另外的推断,那就是事件发生过于突然,让冯德顺猝不及防,根本没有仔细准备的时间。
不过,杨昆很快便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动摇,他说不清什么理由,就是觉得在思路上陷入了某种两难的窘境。冯德顺的决心应该是确定的,准备也有充分的时间,“猝不及防”又从何说起……
而就在这个时候,方清波给他带来的消息,进一步加剧了这样的混乱。
“省厅那边传来消息了,你猜是谁的指纹?”
“云萍。”
“噫?你消息比我来得早啊?”
“没有没有,你不是让我猜的嘛?”
“不可能!瞎猜也猜不到她身上。你一定拿到了什么。”
“这样吧,你来山庄一趟。我要找这位谈话,这次你陪我在边上盯着。我见过那女人几次,总觉得……精神状态有点问题。很紧张的样子,不是那种面对公安机关正常的反应,而是……我说不清楚,你是内行,现成一个分析对象啊你没兴趣?”
跟云萍的谈话进行得异常艰难,这个女人的智力问题虽然不象彭彩琴所说的那么夸张,却出乎意料地执拗。她承认当晚十一点多曾经起床过,但原因是去检查大楼的门窗是否关闭妥当。关于刀柄上的指纹,只说是以前偶尔也拿过,可能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除了这些,包括偷窃手镯的事情,云萍一直保持沉默。看得出来,她的沉默,并不是什么心机,而是确实木讷。她还没想好如何应对,又没有编造狡辩的能力,所以只能用这种最笨拙的闭口不谈来进行对抗。
“我看,还是带回去问吧。”
方清波象是若有所思,陪同审问的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参与,但真正的投入,杨昆似乎以前从没见过。
“没用。这样的性格,比平常人可头疼多了。没听说过么?蔫人出豹子。”
“这可是最直接的重大线索,没有理由就这么放过去吧?”
“得找出这根在哪儿,不然你就是上老虎凳都不管用。先从外围查起吧,好多头绪啊……”
“另外,这个女人精神状态确实有点问题,带回局里,多少会踏实一点,我是说……”
“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不就让你来帮忙了?局里还是先别去,你忘了冯德顺的事情么?再来个祸害局长非得吃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