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云长先去了!来世,咱们再续手足之情!”关羽仰天大叫一声,举剑准备自尽。
“且慢!”人未到声先至!夕阳下,一队骑兵急驰而来!
“孟德?”闻声辨人,宇信急忙转过身来,“咦,孟德兄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刀下留人!”说时迟那时快,曹操纵马而来,一边喘气一边叫喊道,“子贤,切莫伤云长性命,愚兄有话要说!”
没错,来者正是曹操,他是为救关羽而来!当他从郭嘉口中得知刘备和关羽双双落入陷阱时,便猜到二人有此下场,所以特地赶来求宇信法外开恩,放关羽一条生路。
当年关羽在联军阵前力战吕布,义救公孙瓒的壮举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欣赏这种重情重义的豪杰。只是碍于关羽与刘备的结义之情,曹操一直不曾表达对关羽的仰慕。
在曹操看来,刘备兵败汜水,关羽为救兄命而甘愿以命相抵,也算是圆了昔日的兄弟之情,从此关羽与那刘备便再无瓜葛。既然如此,曹操自然不肯放过拉关羽入伙的大好机会。
曹操喜爱关羽,甚至将赤兔宝都送给了他,只希望关羽能够真心归附,这些事是所有三国迷都清楚的!然而,关羽心里只有兄长,他哪儿肯中途变节侍奉曹操,最后过五关斩六将,不远千里去寻刘备。这二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单相思的结果只能是一拍两散!
关羽为救刘备,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可不是宇信逼迫的,杀义士这么愚蠢的事从来都不是故事主人公能干出的:“孟德误会了,非是我要杀关将军,而是关将军自己决定要以命换命。如此忠义之举,我除了成全他,别无它法!”
这残杀义士的“帽子”可不能随便乱扣,闹不好会出人命的!对于曹操不分青红皂白的“诬陷”,宇信是坚决不肯接受的。他娘的,老子以后还要在这一带混呢,名声坏了怎么能行?
曹操闻言,有些庆幸地说道:“如此,兄长在这儿向贤弟讨个情,放云长一马吧!”
“哦?”宇信瞅了瞅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曹操,不免有些诧异,“孟德特意赶来,不会是为了救关将军吧?”
“正是!”曹操也不隐瞒,直言相告道,“不瞒贤弟,自操违抗君命之后,便担心受到王司徒等人的陷害。无奈之下,只得反出雒阳。后在途中遇上伯符,方知文台将军已然遇害,操不胜悲痛,也庆幸早日脱离虎口。于是操便与伯符一同上路,不想正好赶上单经领军攻打营寨,操当即率部相助郭军师奋起抵抗,后听郭军师言云长可能被围,这才匆匆赶来求情。望贤弟能看在愚兄的面子上,饶过云长!”
端的是好伎俩!曹操不愧是曹操,说话就是有水平!先说因私放宇信之故而被迫出走京城,后又提起相助郭嘉击退敌军的事,这不是在邀功是什么?呵呵,这么大的恩情砸向你宇信,看你是接,还是不接!接,那就得开口饶关羽不死;不接,知恩不报,无信无义之人!
“关将军本是自由人,他若不想自尽,我是不会逼迫他的。事实上,我非常敬佩关将军的为人!”宇信私下瞥了关羽一眼,见其面色不改,方才有些放心,“曹阿瞒,你别太得意,这关羽对刘备可谓死心塌地,今天就算你为他求情,他也断然不会背主投奔于你。呵呵,你啊,是和尚看花轿——空欢喜!”
曹操有远见,却不能预见。在他看来,只要眼下能保住关羽,那么就不怕他不诚心归顺。事实上,在演义里曹操对关羽的确很好,送他府第、车马、锦袍等等,可以说只要关羽需要什么,曹操都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
陪曹操一同前来的曹洪跟着劝说道:“关将军,我主对你仰慕已久,今日更是不辞辛劳地赶来替你求情,你就成全他的一番好意吧!”
“这……”关羽不是木头,曹操的真情他看得出来,也非常感动,“曹公的盛情,关某领了。只是,关某的命已不再是关某的了,关某既然已经答应宇将军以命相抵,那就绝不能反悔。”
“子贤,你看?”曹操闻言,不由在心里大呼郁闷,这关云长真是倔强得令人抓狂。唉,罢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儿关键还得看宇信的态度。只要宇信点头说饶他一命,关羽肯定不会再主动求死!
宇信也甚感无奈,这关羽,杀之可惜,放之可怕,但曹操的确对自己有恩,如果轻易回绝必会有损名声:“罢了,关将军,既然孟德替你求情,今日之约权且作废,你自去吧!”
就算要饶过关羽,宇信也不愿让关羽立即回到刘备身边,故而言道自己是看在曹操的面子上才解除君子之约的。以关羽重义的秉性,必不会置曹操的救命之恩于不顾,甩手去寻他那不争气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