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献帝和王允的奸计后,宇信和董卓联手制定了对策。董卓命大将徐荣连夜回返长安,接替郭汜镇守城池,同时派出心腹李傕秘密南下武陵,前去收买五溪蛮。
如今正值大难临头之时,宇信也不敢大意,回府后急忙派出几路信使,向田丰传达调军密令,要他到时配合自己行动,兵出常山牵制刘虞军。
正当宇信和董卓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献帝突然下旨册封伏完的女儿为皇后,并准备在比武大会时正式举办封后大典。
皇帝要成亲的消息传出后,整个雒阳城立马沸腾了。皇帝不比寻常人家,成婚典礼自然得办得风风光光,首先一条就是要保证普天同庆。因此,皇城内外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起来,门前少不了张灯结彩。
全城百姓都沉浸在一片喜庆当中,惟有宇信对此感到非常困惑。这回比武明显是献帝给自己和董卓下的圈套,在这当口上整人的还有心思娶媳妇儿,究竟几个意思?
更让宇信意外的事儿还在后头!在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袁家兄弟同时登门,并且背上都捆着几根荆条。但凡有点学问的人都知道,这个叫做负荆请罪。
之前袁术派人深夜刺杀宇信,结果反被宇信一网打尽,但考虑到不要打草惊蛇,宇信便把袁术给放了,并且之后毫无追究之意。即是说,袁家兄弟是亏欠了宇信的,若他俩为此事亲自上门赔礼,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他们今个儿却不单单是赔礼道歉这么简单,而是搞成了正经八百地负荆请罪,闹得满城上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负荆请罪不奇怪,奇怪的是如此请罪的人!袁绍袁术,皆小肚鸡肠之辈,袁绍更是爱面子胜过身家性命的名门之后。他俩主动背着荆条满大街地游荡,你能相信他们是出于良心发现?
当然,袁家兄弟肯低头认错,这是好同志的表现,宇信不可能不接受他们的心意。好言将二人劝走后,宇信迷糊了。事出反常必有妖,不用说这里面必有蹊跷。
次日朝会,献帝又当面提起了宇信和袁家有过节这档子事,并当殿下旨要袁家兄弟向宇信赔罪。而袁家兄弟闻旨后丝毫没有犹豫,真的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宇信作揖谢罪。
要知道此时的袁绍已经是当朝的大将军,位列三公,论品级比宇信还要高半级。这上司当众给下属鞠躬,怕是有些不妥,但摆在眼前的事实胜于雄辩。
不仅如此,献帝还将挑起事端的袁术降了三级留用,并将大将军袁绍罚俸一年,罚款作为宇信的赔偿金。
皇帝行事如此雷厉风行,倒叫满朝大臣个个目瞪口呆。因为自始至终大臣们都不知道袁家兄弟犯了什么过错,值得皇帝陛下如此小题大作,而皇帝本人似乎又不愿意道明个中原委。
大臣们更奇怪的是位高权重的袁家兄弟双双受罚,他俩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怨言,反而显得极其愧疚。给人的感觉是仿佛他们真的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而皇帝给出的处罚又很轻似的。
演戏的都不累,看戏的自然更不觉得累了!皇帝和袁家兄弟唱双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百官们看在眼里,却都不敢多问。左右袁家阔绰,罚点俸禄对袁家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献帝惩罚了袁家兄弟还不算完,他又当殿点将,正式册封董卓义子吕布温侯爵位,并提拔为朝廷的卫将军,让吕布这个野路子出身的莽夫一跃成为官居二品的朝廷大员。
献帝这一举措的用意宇信心里很清楚,不过是在收买人心。只是,不得不说献帝这一手玩得确实十分漂亮,抢点也很准。吕布为董卓麾下的王牌上将,这几年在董卓军中威信甚高。因此,献帝如此大张旗鼓地争取吕布,无疑是在董卓心口上插了一刀。
这不,位于百官之首的董太师闻旨后脸都青了,他虽然脑子不太好使,但绝对明白献帝这道旨意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与董卓的恼怒不同的是,皇帝的这番安排叫宇信相当的诧异。前番献帝惩处袁家兄弟,这明显是有意向宇信示好,但他早先又在背后指使袁术行暗杀之事,又说明这些不过是他的麻痹之计,好叫宇信掉以轻心。
可是,眼下献帝又明目张胆地拉拢董卓的义子,明眼人都瞧得出这是在拆董太师的台。为何献帝对二人的做法如此大相径庭呢?难道他真的只打算针对董卓,想对付董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