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扪心自问,觉得如果自己是桓王和官家,定然不会太信任齐国公府这种白眼狼。

    只要自己对齐国公府好些,总能撬动这种三心二意之人。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太后这般想着,又给平宁郡主画了许多大饼。

    可平宁郡主面上应了,一副心动的模样,实际上一个字都不信。

    她又不是傻子!

    先不说官家如今势大,太后已日薄西山。

    单单自己和盛家的姻亲,和桓王、官家也算是亲戚了,哪能是太后动嘴说说就能比得上的?

    栽一次跟头,还能说自己不察。若在同一个地方栽两次跟头,那就是傻了。

    太后在平宁郡主离开后,又把刘贵妃叫来。

    早些时候,官家提倡勤俭节约,节省宫内开支,就连刘贵妃和小皇子都不例外。

    把刘贵妃气的直发火,却无可奈何。

    事实上,如果不是她生下了官家唯二的儿子之一,官家也不会封她为贵妃。

    刘贵妃看到自己和儿子的开支被削减许多,但看到墨兰每次进宫时都光鲜亮丽,就连德宁公主都过的舒舒服服。

    这让她更加愤恨。

    她恨皇上的偏心!

    口口声声说要削减开支,实际上却私下里补贴德宁公主,还说桓王府的花销不必改变。

    三个孩子,皇上偏心了两个,难道自己的儿子就不是皇上亲生的吗?!

    刘贵妃心中不满,被太后知晓后,便提出将小皇子抱到宝慈宫抚养。

    又糊弄刘贵妃,将其收入了自己手下。

    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