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好好读书会有出息,在没有人限制的条件下。
一些想要过好日子的人,自然会加倍努力读书,往上爬。
同理。
大宋的老百姓们知道经商来钱快些,在他们有了土地作为立身之地后,就更加有底气,愿意继续做生意了。
先前老百姓做生意是不得不做。
如今再做生意,就是为了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除了一些安于现状不愿意辛苦劳作的人,更多的人还是愿意一边种地一边做点小本生意的。
毕竟种地所占用的精力并不算非常多,老百姓做小本生意也通常不会背井离乡。
能够做到背井离乡的生意,那已经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而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往往都非常的勤劳。
只要能过的好,便是辛苦一些也是愿意的。
至于那些不愿意辛苦改变现状的人,即便是先前做生意,也不会勤快到哪去。
所以,其实这么一改革变法,大宋的商业并没有降低。
反而因为老百姓有了盼头,有了底气,愈发的欣欣向荣。
如此十多年下来,冗兵冗官的问题一解决,商业又持续发展,大宋的财政慢慢喘过了气。
于是,在赵冲十八岁时,赵策英在一切都准备好后,便对着辽、夏的岁币说了不字。
赵冲这些年,越长大,将才的天赋就越发显露出来。
启蒙识字时,就是用兵书启蒙的。
顾廷烨、英国公、王韶都是大将。
尽数将一身本事交给了他。
到了后来,教无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