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爷,您说,奴婢一定牢记心中。”见崇祯脸色阴沉,王承恩急忙卑躬着身体,等待崇祯的旨意。
“立即召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前来,朕有要事交代,速度要快。”
“让他们700里加急,必须快马赶来,耽误了朕的事,朕诛他们九族!”
崇祯说着,突然眼珠子一瞪,眼光却是不经意间看了一眼王承恩。
这目光凛冽、犀利,令人恐惧。
王承恩只是用眼角的余光一看,立即就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急忙躬身答应,“是,皇爷,奴婢遵旨。”
“你现在就替朕拟旨,令快马送去。”崇祯倒背着双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冷冷地瞪着王承恩。
王承恩只觉得脊背发凉,隐约之中感觉皇爷今天好像是哪里不一样,但一时半刻又说不出来。
此时王承恩可是没有功夫去想那么多,只能拿来了纸笔,然后替崇祯拟定诏书。
这种小事都是王承恩代劳,只有一些重大的事情,崇祯皇帝才会亲自动手。
“皇爷...您看这样行吗?”写完圣旨后,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把三道圣旨往前一递。
“大伴...”
崇祯微微一笑,“不用看了,朕相信你。”
这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王承恩的心中温暖了起来。
“多谢皇爷,奴婢知道了。”王承恩偷偷抹了一把眼角流出的感激的泪水,盖上玉玺后,转身下去了。
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崇祯明白,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的天就要变了。
开局这三板斧如果用好了,大明帝国至少续命三百年;
如果开局这三板斧搞砸了,那么大明帝国很有可能按照原有的轨道继续前进,紫禁城后山的老歪脖子树还等着自己。
这是一个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的问题。
不觉间,崇祯又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