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初,省城发生了件大事儿,很多满足条件可以接班的子女,不让接班了。

      倒也不能说不让,只是发生一些变化。

      还是从学徒工做起,但进厂不再是在继工,而是需要签一年合同。说是一年期满,表现优异就可以。私底下都说是走个过场,可“不能接班”的说法已经闹哄很久了,如今这个理由明显不能服众。

      如此,城西服装厂贴出招工简章,立马就涌来了好多人报名。

      既然都是合同工、都没有劳保,那肯定得找个福利、待遇好的厂子干活,反正都是为了赚钱。

      报名的有大姑娘也有小媳妇,还有退休在家闲不住的老嫂子……

      甭管是啥,程瑶都收,反正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合格转正、上岗,不合格就哪来回哪去,谁也不能说什么。

      因为是新建的厂子,暂时没有合适的人独挑大梁,所以程瑶就得每天按时上、下班,开车来回通勤。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家里孩子没时间看管,然后李旺家又惹祸了。

      这次不是逃学,也不是打架,而是考试作弊。

      程瑶接到学校老师电话时都懵了,要知道老幺虽然顽皮,但基本的底线还是遵守。

      这突然之间就考试作弊……什么情况?

      开车来到城北初中,当拿到老师递过来的字条以后傻眼了,因为的确是李旺家的字迹。

      程瑶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给孩子一通骂。而是问清缘由,当得知是给同学帮忙,气不打一处来。

      “旺家妈妈,这孩子和他哥一样聪明,但现在明显这聪明劲儿不用在学习上了。起先我以为您家有什么情况,后来问了孩子二姑才知道您家压根儿没事,您看回去和孩子好好唠唠?”

      这个年纪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你说他懂事儿吧,有时候还办出不懂事儿的行径。你说他不懂事儿吧,还能办出懂事儿的行径。

      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

      程瑶领情的点点头,带李旺家离开办公室。

      下午的课也不用上了,娘俩回家谈心去。

      进屋李旺家第一个反应就是求饶,接着就是央求母亲别告诉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