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看店的人不少,都能瞅着的。”冯燕笑着回答。
她现在不仅是无债一身轻,而且还是隐形小富婆。和好友重新签了工资协议,她以后就是这家文具店的老板,每年可以拿一成红利那种人。
程卫东媳妇看着墙上挂的书包,货架上摆的篮球、足球等物,好一会儿才喃喃开口说:
“难怪大伙儿都想来大地方,就冲这店铺买的东西就不一样啊!这些玩意儿在咱们镇上、村里,根本卖不出去,就是笔本都得是最便宜的,花里胡哨的根本不行。”
程瑶和冯燕互看一眼,二人同时“嗯”了一声。
人家说的没有错,这就是真实存在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不会缩短,会被拉的越来越大。
“卫东媳妇,你最近饭盒卖的咋样?如果赚的可观年后就过来吧,正好你们一家住学校后面,还能帮忙照看一下货。”
程卫东媳妇听着冯燕的家常话,没有隐瞒的笑说:
“赚了不少,这段时间卖了得有三张大团结。”
“没到一个月就赚三张大团结?难怪你大姑姐说吃、穿、用,最赚钱。”冯燕虽然羡慕,但却没准备另起炉灶。
别看卖饭盒很赚钱,但这活儿一般人干不来,实在是太苦、太累了。
炒菜、做饭这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切菜、洗菜、淘米、和面,还有收拾。但凡收拾不干净,让工人吃着沙土粒子,口碑就算彻底完蛋,所以程卫东媳妇干了也就半个月,手粗的不行,还有好几处口子。
程瑶从柜台拿了一盒嘎啦油,递过去说:
“以后干完活记得擦一擦,手裂口子多疼呢。再说买饭的如果看到你这双手会咋想?得好好对它。”
程卫东媳妇想说“不用”,可后面这句话倒是说动了她。再加上这段日子的相处,索性也就不推辞了。
“谢谢姐,我知道了。”说完,笑着看冯燕又道,“我打算下半年暑假再搬来。程宇那孩子念了八年多的书,咋都得有个初中毕业证,不能白念了。
说起来这孩子也真是不争气,就不知道好好念书。老大是完犊子了,我看看这三个小的能年啥样,正好下半年程敏上初中。省城教的比我们那边多,来这边有好处。”
冯燕听了不住点头,对她重视学习非常认同。
“说到底咱们没赶上好时候,如今孩子赶上了,可不得念到哪儿供到哪儿。你家小宇就不错了,这个年纪肯干、认干、不玩虚的,多像样啊!
远的不说,就说桂珍家老幺,前阵子的事儿你也知道。也三十出头的年纪了,一点正事儿没有,天天就想着天上掉馅饼,摊上这样的你闹不闹心!”
程卫东媳妇听到这话,没再说自己孩子念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