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吃过早饭,李梁先把他们送到厂区,自己再开车回县里办事。

      高林等人下车后都不用吩咐,几人一伙儿,各自找活儿。

      每开一个新的厂房就跟开盲盒似的,你也不知道里面有啥,反正肯定很乱。整理出来的板材虽然很多,但都糟烂、不能用了,只能烧火。

      收着、收着,王海波发现了一大团糟烂的胶皮线。因为跟李磊学了一阵子电工,所以知道这是电线。

      “瞅瞅,好好的电线就这么被糟蹋了。”

      高林看着黑乎乎的一团,惋惜的开口说:

      “是白瞎了,之前这里面到底干啥的?好东西都不知道珍惜。”

      话落,直接把黑乎乎的一团放在旁边,准备空了用钳子把皮剥了,留里面的铜丝。

      程瑶给各个厂房的炉子架火,虽然没有太明显的温度,但不至于冻房子。等来到这边,看到地面一大团、一大团废弃铜线,顿时懵了。

      “啥情况?这屋子的?”

      王海波“嗯”一声点点头,道:

      “咱就说上一个厂主得多败家吧,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扔着。等下我和高林、传斌他们就把这些扒了,婶子回去就找李磊,他说城北有个地方收,价格还挺贵呢。”

      到了1984年才有正规的废品收购站(百度查的),当下都是个人有自己的渠道,低买、高卖,赚个差价。

      “你们扒了就你们卖,我就不掺和,这厂房有多少都归你们。但有一点,别耽误干活儿。”

      几人听到这话,纷纷高兴的不住颔首。

      这就跟捡钱了一样,毕竟是计划之外的收入。

      程瑶点完炉子又去下一个厂房,等把所有炉子全部点完,她又得从第一个炉子开始添柴。就这么周而复始,等第四轮柴禾填完,李梁也开车回来了。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暖气片,一共给了七十组,这边一共有七个厂房,平均每个10组。

      10组肯定是不够的,自己还得再买一些添置上。如果整好了冬日厂房内的温度能达到18度。整不好14、5度也也有可能。

      难怪这类厂子东北不开,实在是太耗资源。单单一个冬日采暖,就足以让人荷包受伤。

      二人就近去了1号厂房,站在炉旁边烤火边说话。

      “……这些暖气管子都是银行淘汰下来的,正好咱们在那边贷款,就都便宜处理给了咱们。不过我仔细看过,都是八、九成新,明显是为了堵人嘴才这么说的。我又让他们帮忙买了一些,到时每个厂房多放几组,这样冬天干活就不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