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清楚,但先辈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祈祷后世下一次科技大爆炸,这样才能迎来新的一次机遇。
—
刘晓希边翻着评论,边不住点头,她就说不会只有自己看不下去。
刘爸爸显然也听到了刘晓希手机里传出了的声音,语重心长的开口,“找工作这种事情,如果身上还有点积蓄支撑,那还是慢慢挑,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
刘晓成也很赞同,“爸,你说的太对了,要是为了上个破班,委屈自己去当牛做马,时间久了,身心都会出现问题的,怎么想都不划算。”
刘晓希也跟着附和,“这倒是,我是肯定受不了的,不舒服的环境根本待不了一点,要是工资还低,更懒得去。”
听着刘晓希她们的聊天,祖辈们也觉得有道理,身体肯定是最重要的,不然把自己先累病了,那不就要搭进去健康和看病的花费了吗?赚的还没有赔的多。
当然如果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还是先随便找到一个先上,反正老祖宗们是知道的,后世人天性爱自由,尤其是年轻人,用他们时代的话来讲,就是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陶渊明坐在院里的小凳上笑得开怀,以后也别想再有人PUA他,他一点都不想去上个破班。
苏轼并不觉得找不到工作就是什么坏事,往好处想,那是享福的命,能享受就享受,人不应该被工作困一辈子,即便是为了生存,大不了干几个月活,再去玩几个月...
此时,刘晓希家还在聊着。
刘爸爸很有感触,“现在是人情社会啊,真正的好工作是不在市场上流通的,即便是有,一大堆人去争一个岗位,你想想成功的机率有多大。”
祖辈们听得很沉默,果然人情社会到了后世依然存在,有关系你就比别人更有机会。然而普通人能有关系的,又有多少?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子弟,都是需要靠自己才行。
刘晓成也在说道:“我前几天在招聘软件上还看到有工厂招人,工资才给4-6K,也是没谁了。”
刘晓希听得翻白眼,“这就不得不说了,有些人啊,觉得社会上工作多怎么会找不到,说年轻人心高气傲,放不下身段去做事,但更多的岗位是一个月三千来块钱,还有两千多的工作也不少,除了房租和生活费,还要交社保,一个月下来还能剩下几个钱?还想买车买房?这钱又从哪里来?”
祖辈们听着后世的八卦也是感慨万千,之前他们可记得还有工厂开六千多都招不到人,这四千块钱的都出来了,竟然还越来越低了,加上这么多开销,的确是难。
刘晓成也是越说越气闷,“我之前也有看到网上某些中年人,拿自己举例,说自己当年毕业,也是一个月也才两三百,问题是九几年的两三百是现在的两三百吗,最讨厌这种人,享受了时代红利,还高高在上对着年轻人评头论足,评价年轻人吃不了苦,问题是现在吃苦了就能往上攀登吗?阶级固化懂不懂?”
……
光幕下
祖辈们心中闷闷的,他们如今多少是知道些后世的情况,连不结婚不生子都有年轻人提出来,那已经是这些娃娃在反抗了。
“这何尝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呢,不管是买房买车养孩子,这些钱加起来都不少,但工资又不高,物价还上涨,都需要花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