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勇目光炯炯,直视赵国官员的眼睛,仿佛要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对方:
“再说说这刑罚,看似严苛,实则是对恶行的有力震慑,且量刑依据罪行轻重,公正合理。”
“就说这延误军期吧,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一律斩首。如果军队失期三到五日,只需口头批评,让将士们引以为戒;六到十日,则罚款一面盾牌的钱,以示惩戒;超过十天,罚一副盔甲的钱,让他们明白军纪的严肃性;”
“要是因为下大雨等不可抗力耽误了军期,甚至可以免除处罚。这充分体现了秦法的人性化,并非一味严苛。”
“我大秦律法,还对官员有着严格的要求。官员出差时必须自备口粮,不得在乡县随意领取,这是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骚扰百姓。”
“借用驿站马匹办公务,若搭乘无关人员或用于他途,按偷窃罪处罚,确保公务资源的合理使用。”
“还有若官员在大街上遇到恶性案件,百步之内袖手旁观或见死不救,要罚缴纳两副盔甲的钱,督促官员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百姓的安全。”
“秦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大秦统一赵地,推行秦法,是为了让赵国百姓都能受益。你们却只看到刑罚的表象,看不到背后的深意,实在是愚不可及!”
赵国官员听完,满脸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
此时他才知道,是自己以讹传讹,错怪了秦法。
顿时,他连忙作揖道歉,态度诚恳地说道:“是在下孤陋寡闻,轻信谣言,错怪秦法了。今日听君一席话,方知秦法之精妙,考虑周全,实乃利国利民之法。”
“还望大人恕罪,在下日后定当好好学习秦法,为秦法在赵地的推行尽一份力。”
赵大勇见状,神色缓和了些,摆了摆手道:
“罢了,日后多了解秦法便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赵地定能在秦法的治理下,重新焕发生机。”
此后,这位赵国官员也开始认真研习秦法,逐渐成为秦法在赵地推行的助力。
而此时在原来赵国的北部边境,杨瑞和正奉命,率军驻扎在边境,防备着匈奴的进犯。
营帐内,烛火在风中跳动,光影在营帐内摇曳不定,一名副将匆匆走进来,神色凝重,上前汇报道:
“将军,如今赵国虽已平定,但代地的赵国旧部,仍贼心不死,时有异动,他们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企图复国。”
“北方的匈奴也在虎视眈眈,最近数日,时常侵扰我边境,使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杨瑞和神色凝重,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思索片刻后说道。
“加强戒备,不可有丝毫懈怠。一方面增派暗哨,密切监视赵国旧部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反叛迹象,立即出兵镇压,绝不能让他们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