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像那什么歌唱的一样,你能用发展的眼光,平等真诚的眼光看待一切众生,但众生始终就是那个样子,喜怒哀乐贪嗔痴谩习气日益深重。沉默有时候是为了减少与众生之间的摩擦,悟道太早,也许是一种报应。但我始终不过就是个人!如果,不悟道,依据世人处事的哲学,勾心斗角,损坏的不仅仅是点点利益,严重的是几辈子修行得来的阴德。我知道,那不是你的错,那是几种文化冲突的错误,在几个人身上发生而已。传统文化遇到狼性文化,必然是恶战一番,当忠孝礼智信遇到见利忘义不讲人之原则,短时间自然前者是失败,并且失败了还会有愚忠的心痛,狼性文化虽然成功,但长远来看,想必那注定是自取灭亡的文化。实践可以检验这个结论。自从2008年《狼图腾》流行起来,人类空前的热闹,也空前的寂寥。没有烦恼的唯一抉择和方法,那就是凌驾于文化之上。二者兼有,对适当的人采用适当的文化,因为人毕竟是情感大于理智的动物。
一个人,在世俗的眼光之中,强悍才是英雄,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真正的强大,乃是柔弱。为人处世在于谦和。以前研究过一个资料:“为什么人类要相互斗争了,原来科学和生物进化论证明了人类的大脑,如果不老是处在矛盾和困苦之中,而处在安定平和状态下,人类的大脑和智商会呈现直线下降趋势”。正是由于生物进化论里食物链的存在,才推动三叶虫向人类进化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战争年代里常常出现大英雄和大师的缘故,而和平年代一切寂寥的缘故。人不因该让自己过得太舒适。居安思危,真正的缘故!现实金融危机下,美国的高盛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小,那就是因为高盛是专门做风险管理的缘故。
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在孔子的《论语》里,起初人们还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但到后来书里的内容越来越虚无缥缈,让读者不可捉摸。老子的格言是坚硬的核桃,我被它们陶醉了,但是它们的核心对我依然紧锁着。我反复读了好多遍,然后我却发现,就像小孩玩彩色玻璃球游戏那样,我让这些格言从一个思想角落滑到另一个思想角落,而丝毫没有前进。通过这些格言玻璃球,我其实只发现了我的思想槽非常浅,无法包容老子的玻璃球。这是令人沮丧的发现,于是我停止了游戏人生。”知行合一,方知道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一大半!
古人一般都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鬼者,归也。死亡是一种回归,对有永生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是一种判决,或者入地狱,或者进天堂。但是对于祛魅后的现代人来说,死亡没有意义,死亡是诸种偶然性中的一种,死亡不再是一种判决,死亡下面是无尽的虚无,死亡是对人生无意义的最深佐证。现代人,普遍认为,人死如灯灭。无神论,因为人只能活一次,那就活个痛快,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文化意识形态的左右,和控制也就蕴育而生了。
时间的力量很伟大,伟大到可以将一切伟大的渺小的平庸的平凡的,都统统抹去,沉淀在人们为之定义的历史里。伟大到可以将一切能够相信的感觉错觉体会体验,都统统的消散,流失于人们为之祈祷的梦想里。伟大到可以将一切能够得到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都统统耗散,离去于人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结局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结构需要层次差异,造就了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电影《返老还童》的寓意:在于对个体生命,生命与生命之间关于生死,衰老,病痛,离别,亲情,爱情,真爱的深切反思,在所有的一切生命内容中,什么事物,最能有意义,那就是活出无限的精彩。体会和珍惜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没有其它。
无欲无求,那是人的一种可悲。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愿,人们为之存活的空气里,少一些露骨的真实,多一些高层次的生命体验。但愿那只是但愿,绿水青山一亩田,诗化的人生,能够打动自己的心,足矣。
2012的到来,为自己过去的得失,错误,做一个最好的总结,世界上是有真理的,真理是一层一层包裹的精品礼物盒。这一层不同于下一层,你永远都不会得到永恒的真理,最多是真理的点点颗粒。那就收集起来,为剥开下一层收集营养和种子。
肖邦的《夜曲》,也快接近尾声了,至此结束这范哲学化的只言片语,权且作为打发无聊时间的思维训练,改喝的喝,该睡的睡,该玩的玩,该努力的努力,该忘却的忘却,该执着的执着,该梦见的梦见,该掩埋的掩埋。在这个互联网的“滥言时代”。荒诞滑稽文化,新型语言,新型语体,新型词汇,新型事物层出不穷的年头,用平静的心接受一切掩藏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背后的利益链条,辛苦啦各位!没有你们的默默奉献,哪有我们今天,这美好的世界?但祖宗的一些原则,还是有必要回归。
古典的东西始终是有它好的一点,那就是亘古的穿越人的内心!我就很喜欢古典的东西,比如音乐,服装,书籍。
京城有一群“风子”,跟我聊了好久,考我文学,哲学,历史,天天用QQ发题目,最后,总算明白,那群哥们很精神很可爱。预祝学习顺利,一切游子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