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们这群乡里的小干部,现在都是农村户口。”
在五十年代,乡里的干部通常不被视为国家干部,而是乡村集体干部,通常是农村户口。
一时间,小王村的人全部震惊。
商品粮和农转非,是无数农民梦寐以求的好事。
这意味着他们不用参加农业劳动,国家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分配粮票、油票等各种物资票。
只要他们有钱,就能拿着粮票去供销社买大米、小麦面粉细粮。
就能拿着油票糖票等各种票,买到各种紧俏的生活物资,城市和农村就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别。
所有人都盯着董秋兰,眼里都是羡慕嫉妒,这就是被老天爷眷顾的宠儿。
“不是。”董秋兰急忙摇头,“羽绒服是我儿子王振华搞出来的,你们把商品粮户口给他。”
牛建军一愣,不由得哈哈大笑,一群乡干部都笑了。
这就是母子情深,发明羽绒服那么大的功劳,儿子推给母亲,母亲又推给儿子。
董秋兰急了,“牛书记,我说的是实话,羽绒服真是我儿子发明的。”
牛建国笑着道,“秋兰同志,这已经不重要了,肉烂了在锅里呢。”
“国家马上给你安排工作,你在工作岗位上作出大贡献,国家会考虑给你的子女办理农转非。”
“这就是特殊关系的农转非,但是,它只能汇集你家的老二和老三。”
“王振华已经超过十八岁,不能走特殊关系农转非,秋兰妹子,你仔细想想这里的关节。”
一口气说完,牛建国笑眯眯看着董秋兰。
这里的关节很简单。
董秋兰靠着羽绒服完成农转非,可以走特殊关系渠道,帮助王振东和王晓莹办理农转非。
特殊关系只惠及子女,不惠及兄弟姐妹,这就是王振华把功劳让给老娘的根本原因。
想通其中的关节,董秋兰流下了两行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