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枭龙看似是最快的路径,但从长远来看反而是南辕北辙。
与其在一个不合适的平台上投入大量资源,不如从零开始设计一款真正的舰载战斗机。
"既然要造,就要造最好的!"
方宇重新回到桌前,拿出几张崭新的图纸,挂在了眼前的资料墙上。
那是方宇在白天的时候,从系统里导出来的几款未来已经服役的中/重型舰载机的设计图与服役数据。
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性能参数表和实战数据,每一张都凝聚着他这些天的研究心血。
"F18…"方宇轻声念叨着这个代号,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这款被鹰酱称为"大黄蜂"的战机,表面看起来战绩辉煌,但实际上问题重重。
他拿起一份维修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F18服役期间的故障数据。
"机身结构过度追求轻量化,导致强度不足。"方宇在笔记本上写道,"特别是机翼折叠机构,故障率高得惊人。"www.book56.com
一份作战报告显示,在海湾战争中,F18的出勤率仅维持在60%左右。
大量战机因为结构疲劳不得不停飞检修。这也是它被称为"塑料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它的航程。"
方宇摇摇头。
"没有空中加油就只能在航母周边打转,这样的作战半径,怎么可能担负起舰队防空的重任?"
将F18的资料放到一边,方宇的注意力转向了Su33的技术图纸。
这款源自毛熊的重型舰载机,外形威武,性能强劲,但问题同样不少。
"重量是最大的硬伤。"方宇在图纸上圈出几个关键数据,"空重就超过20吨,这对甲板和升降机的要求太高了。"
他回忆起在未来看过的资料,Su33在库兹涅佐夫号上服役时,经常因为过重而导致升降机故障。
而且重量过大也严重影响了它的机动性,在空战中往往处于劣势。
"现在的问题是,就算要改进Su33,我们的工业水平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