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带动大周这些年佛学兴盛,崇信佛教之人与日俱增。
每至太上皇生辰,各部官员也都送些佛像、佛衣、贝叶古经之类的物事。
嘉顺王作为太上皇最宠爱的幼子,少年时在父皇身边久受熏陶。
对佛学自然很有一番见识,见到贾琮写的般若心经,便将之视同至宝。
他博览群书,对佛门典籍也多有涉猎,却从未见过这篇般若心经。
问了门下众多清客,也都说从未见过。
贾琮以十龄童而有如此卓绝特立的书法,已让嘉顺王震惊莫名。
但这还能理解为,贾琮在书法一道有异乎寻常的天赋。
但要说般若心经这样的佛门经典,也是贾琮所创,那他是不信的。
不是不信,而是绝对不可能。
这阙般若心经义理深邃,词章清简精粹,非久经红尘,勘破世情有大智慧,大领悟之人无法所为。
这等经典甚至还非一人之功,可能是数代佛门大德凝聚积淀才得以成卷。
贾琮虽然天赋异禀,但他不是仙神,绝不会有这般逆天。
但他又是从哪里得到这部佛门经典的?
他因欣赏贾琮书法,书信相邀他参加文会,那也不过是才情君子之交。
碍于身份,他也不好亲自上门问询原由,所以便想出送除岁礼的借口。
王栋是嘉顺亲王从小的伴当,为人精明周到,办事老练,是他最心腹之人。
让他来送除岁礼,以他的本事,必定能从贾琮那里,搞清楚般若心经的来历,这也是嘉顺亲王让他来送礼的因由。
王栋为人精细,眼睛在席上扫了一眼,目光就定在末座的贾环身上。
他看出这一桌少年男女都是国夫人的孙辈,那胸前佩戴五彩美玉者,必定是贾府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名叫宝玉。
王栋身为王府的总管太监,这等神京奇闻自然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