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日常也对姊妹们要好,但是比他有些分寸,没他这样娇惯的。”
一旁王熙凤听这话,心中冷笑:宝玉对姊妹那也叫好,恨不得这些姊妹都不出阁,一辈子陪他玩耍,老太太还真有脸说……
同席的夏太太笑道:“还是老太太家教有方,养出的孙子孙女都是极好的。
且不说威远伯出色,老太太在宫中为官的大孙女,也是极其出色的人物。
我常听家中亲眷说起,大姑娘在宫中极得皇后器重,将来说不得会有大前程。”
贾母一生最宠爱的孙辈,除了宝玉,便是元春,贾琮虽是孙辈中最出彩的,但在老太太心中,并不如那两个亲近。
她听到夏太太夸自己的大孙女,心中自然十分受用,转而想到夏太太话中有话。
好奇问道:“莫非夏太太家中亲眷,竟在宫中应贵差?”
夏太太笑道:“倒是让老太太笑话了,我家中有一亲眷,因和家中失了联系,从小流落在外,孤苦无依,入了宫中当差。
前些年做了内宫监的差事,日常在六宫行走,所以清楚你家大姑娘的事,据他说大姑娘极好,怎么看都是个有福气的。”
贾母做了半辈子国公诰命,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一听夏太太这话,便知她的亲眷是宫里当职的太监。
而且能在内六宫走动,还在内侍六监高位的内宫监当差,多半是个有品级的大太监。
贾母想到这些,心中对夏太太有些另眼相看,没想到夏家还有这等根底。
……
夏太太也是颇为精明,只说了擦边的话语,说自家亲眷在内宫监当差,却没说亲眷的名字和职司,让人摸不准头脑。
贾母绝想不到夏太太如此心机深刻,按照礼数和常理,贾琮自然不会追问夏太太亲眷的姓名,这样未免太不成体统礼数。
或许这就是夏太太高明之处,捏准贾母、王夫人这种内宅妇人礼数心思,满口巧言令色,依然游刃有余……
贾母又听夏太太说起孙女元春,并对她在宫中处境颇为捻熟,心中不由一动。
她也因此多想了一层,似乎有些明白,自己儿媳妇为何会和一皇商之妇,突然这般交好器重起来。
难道竟是为了元春宫中前程之事?
但是,那日荣庆堂商议元春之事,贾母已首肯贾琮的意思,荣国府不再为元春谋划后宫前程,只等十年期满,便接元春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