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二年,杨广第三次巡幸江都,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尚书右司郎中卢楚等人辅佐他处置朝政。
自此,年幼的杨侗便肩负起坚守东都的重任,率领城中百官和将士直面瓦岗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最凶险的时候,瓦岗军甚至一度打进了洛阳城,烧毁了天津桥,大肆劫掠城中官民,好在最后城中的隋军趁着他们混乱之际发动反攻,将他们赶出了洛阳城。
这种局势哪怕在江都通守王世充率两万江淮劲卒到来之后也没有多少改观,毕竟王世充率军跟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交手多次,一直是胜少败多,洛阳官民依旧一直处在瓦岗军的威胁之下。
因此,当隋军在金墉城彻底击败瓦岗军的消息传到东都,整个洛阳城的官民全都沸腾。
不少百姓纷纷换上过年才舍得穿的新衣服,自发走上街头奔走相告,到处散布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一派劫后余生的欢喜之中。
不久之后,隋军押解三万多名瓦岗俘虏出现在洛阳城的建春门外,要向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进行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以壮军心民心。
城中百姓得知消息,早早就自发涌到建春门外,都想要竞相一睹凯旋之师的风采。
然而这一等就是大半天,一直到下午时分,随着一阵悠长的号角声,一队队衣甲鲜明的威武之师才出现在建春门外的官道上。
刹那间,等候在官道两边的数万百姓全都沸腾了,一时间锣鼓喧天,欢呼声响彻洛阳城内外。
城中的士兵和衙役一个个急得满头大汗,组成一道道人墙将这些激动的百姓给死死挡在官道外面,以免他们冲撞到越王杨侗和其他官员。
秦昇骑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享受着两旁百姓发自内心的欢呼声,好不威风。
王世充骑着马紧随其后,看着走在自己前面风头出尽的秦昇,虽说脸上同样挂着笑容,一颗心却是阴沉到了极点。
金墉城一战,他的三万精兵死伤了将近五分之一,可到最后却白白为秦昇做了嫁衣,这让他比打了败仗还难受。
他之所以一定要抢下剿灭瓦岗军的头功,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要留守东都洛阳。
他很了解杨广的为人,知道自己若是能够剿灭瓦岗军,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只要自己提的要求不太过分,杨广都会答应的。
因此自己若是以防备关中的李渊为由要求继续留守洛阳城,杨广十有八九会同意。
之后他便可以凭借回洛仓的粮食不断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实力,迟早有一天也能效仿李渊,拥立年幼的杨侗为傀儡皇帝,自己则挟天子以令诸侯。
退一步讲,即使他不能拥立杨侗,也可以效仿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等人,杀死忠于隋朝的大臣,自立为帝。
可如今偏偏剿灭瓦岗军的头功被秦昇给抢走了,他虽说同样立下了大功,但在杨广心中的地位根本无法与秦昇相提并论。
这时候若是他再跟杨广提什么留守洛阳的请求,多少有点自讨没趣,甚至可以说是自取其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