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重新挂好鱼饵,抛入水中道:“你看的是钓鱼,我看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触庸问道:“父亲看的是什么。”
触龙双眼盯着鱼鳔,问道:“你可知,我为何爱垂钓。”
触庸忙道:“当然是父亲喜爱垂钓之乐。”
“这是其一。”触龙又道:“垂钓能培养一个人的耐心,能让人心境宁和。心境宁和才能思考,遇见事,也不会慌里慌张,反而会游刃有余。”
“孩儿受教了。”触庸想起王上和平原君还在门外等着,不知该怎么办。开口,怕打扰了父亲的雅致,不说,又怕父亲之举得罪了王上和平原君。
触龙见孩儿很久不说话,问道:“你是不是觉得,为父有些不识抬举。”
“孩儿不敢。”
触龙知道这个儿子那里都好,就是不敢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想法,问道:“王上和平原君在外等着,我却在这里垂钓。为父没有立马相迎,你是不是觉得,不符合礼制。”
触龙见孩儿不说话,却猜到了他要表达的意思,问道:“你说说,王上和平原君为何来拜访我。”
触庸道:“王上学业不好,想请教父亲。”
触龙见儿子这个理由,还算牵强,又问道:“平原君呢?”
“平原君是陪王上来的。”
“王上是有问题请教我,但不是为了学业。”触龙换了一口气,又道:“平原君忙得不可开交,怎会有时间陪王上来找我。”
触庸又说了几个理由,都被触龙给否定了。触庸实在是想不出,王上和平原君前来的目的,问道:“请父亲示下。”
“你呀!一点都不关心国家大事。”触龙出了一口气道:“王上和平原君前来,想必是为了齐、赵两国邦交之事,也是为了赵太后而来。他们是想要我进宫有说太后,让长安君去齐为质。”
赵太后因为长安君怒喝群臣之事,邯郸人人皆知。触庸身在邯郸,岂不知晓。触庸就是为了让父亲说出这句话来,顺势问道:“王上和平原君正在门外等着,父亲见,还是不见。”
触龙有意考察儿子对时局的判断,问道:“你觉得,我是见,还是不见。”
触庸想了想答道:“父亲见了,王上和平原君有所求。父亲拒绝,便会得罪王上和平原君。父亲若答应了,就会入宫有说赵太后。赵太后怒喝群臣足以证明是不会把长安君送去齐国。父亲此举,也会得罪赵太后。有说不能成功,王上也会对父亲失去信任。父亲不见,得罪一方。见了,也会得罪另一方,甚至两方都得罪了。”
触龙见儿子分析也没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触庸坚定地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