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从前,如尉迟坚这般,没有半点功名,又穷又不出色的乡下小子,半点也入不了人家的眼。
但在尉迟圭发迹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就算尉迟坚没有堂弟出色,到底是至亲骨肉。
所以这位潘吏员考虑了几日,还是答应了亲事,两家也交换了庚贴。
谁知不上几月,尉迟圭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平步青云。
潘家也挺高兴的。
以为不算买中头彩,也算买中二彩,平得一注暴利。谁知尉迟海和尉迟炜这一家子势利眼,已经嫌弃潘家身份低微,想要悔婚。
然后,当尉迟圭得大将军册封,并带信要接全家入京时,尉迟海就仗势欺人的跑去退亲了。
这事从头到尾,萧氏都没沾边。
那时她还没有当家主妇的觉悟,只嫌烫手,故此不太知道内情。
只听说赔了人家五两银子,拿回了庚贴,亲事就此作罢。
如今要不是许惜颜提点,几乎忘了。
回头再去逼问,尉迟海才吐出实情。
庚贴确实拿回来了,但银子也给扔了出来。
潘家甚至都没骂上一顿,只是冷笑了几声,关上家门。
萧氏直听得心惊肉跳。
这样一口气憋在心里,就不怕人家发大招?
可尉迟海还存着侥幸心理,说那姑娘当时就不小了,如今几年过去,只怕早嫁人了吧?还怕他何来?
尉迟圭想在二月成亲,如果亲堂兄连个亲事都不能定下,可怎么说呢?
他还拿许家来举例了。
许樵的婚事可以定在许松的前面,但成亲还得是许松排在前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