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梦糖果>历史小说>纨绔出仕 > 第235章 官场三原则
    “这第三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这是我读遍唐诗宋词明曲中,至今看到的、读过的为数不多的绝诗妙句,美仑美奂,多雅啊!三李二杜如果在世,他们也会感叹自愧不如。一首好诗,不仅在雅,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将雅和俗很好的结合。你看看诗经里的每一篇。流传千古,依然新鲜,这种高难度薛蟠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将诗写得惟妙惟肖。浑然天成,妙手偶得。特别是后面两字‘慵起’,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当然还有最后一句一根毛毛往里戳,看似粗俗,实则纯现实主义写真技巧。”

    “歪理,这绝对是歪理。”李睿笑的都快肚子疼了,指着他笑骂道。

    “这哪是歪理了?”他却一本正经道:“国人自古就有联想的天赋。写诗讲意境,画画讲意境,看到女人的玉手,就发挥本能。联想到脸、胸、身材、甚至最隐秘的部分,这一句,充分调动了人们关于这方面的天赋。虽然这句只是写了个动作,或者说一个状态,但这就足够了。加上人们的遐想,内心的激情和冲动油然升起,也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执著!这一句又符合国人的人生观,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一喜,不仅是使身心的愉悦。感情也更加的紧密,而且还为本族传宗接代,续香火埋种子,你说女儿乐或是不乐?我这样说吧,薛蟠用了几个最平常的事把封建社会女子的喜怒哀乐表达得是最彻底、最恰当、最生动有趣的。”

    估计是他说得口干舌燥了,喝了一口茶,笑眯眯地继续道:“我给你说,薛蟠这个人其实历史上是有这个人的,《清才子传?薛蟠》中就介绍薛蟠,字文起,金陵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上有一个什么模糊理论,我看这我国特色就是模糊理论,反正谁也没见过,人民生活好了,国家强盛了是我国特色,人民生活变化不大,国家也就这样,还是我国特色。所以,目前我们国家是走一步看一步,错了就纠正,对了就坚持,有一个小康目标,大伙儿就向小康奔吧。有些人小康了,有些人还在脱贫,有些人靠勤劳小康,有些人靠耍奸狡小康,总之都想小康。于是乎我们的各级官场就成了社会各色人等获取利益的角逐场,一个人要活得成功,与你在官场中付出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这一点对我们商人也适用,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舍越多得就越大。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的确是,文杰大哥,你还看得蛮清楚的嘛!”

    “其实这也是旁观者清,这些年下海后,我就逐渐跳出原来的圈子来看当今这个社会,这才得出了现在的结论。你就比如说官场成功无非就是官职的大小,获得的潜在收益的多少,既然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总得遵循一些游戏规则才行,于是一些有我国特色的潜规则就产生了。”

    说着,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变得更舒服,对于马文杰这个细节,李睿早就见怪不怪了,他原本就是一个很会让自己享受的人。听到他继续说道:“做官的潜规则大致有三条,第一是:跟人决定前途。举个例子吧,民国初年的名妓小凤仙,要是找个民工,扫黄就被扫走了;她找蔡锷,就流芳千古;要是跟孙中山,那就是国母。所以不在于你干什么,而在于你跟谁干,跟对了人,婊子也能成功。我还听说外地还有人安排小姐进了机关,居然一路高升吗!奇怪吧?跟人就是进圈子,如果你什么人都不跟,你就进不了圈子,那你一辈子也没有机会,现在有些领导不是堂而皇之的说嘛,老子不认识你怎么用你?这潜台词人人都明白。”

    “第二是:关键岗位要有自己人。说一个笑话:一个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说:请自我介绍。甲说:我有一千万;乙说:我有一栋豪宅,价值两千万;家长很满意。就问丙,你家有什么?丙回答: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孩子,在你女儿肚子里。甲和乙无语,走人。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一个浅显的道理:核心竞争力不是钱和房子,是在关键的岗位有自已的人。”

    尽管马学军说的这个笑话,在李睿听来早就是老掉牙了,但是他所说的这个道理,李睿却是第一次认识到,一点都没错,两辈子的经历早已经告诉了他这个看似浅显,但很多人一生就不会明白的道理。

    “那第三条呢?”他连忙问道。

    “第三就是:时间决定性质。还是举个例子:赵四小姐十六岁去大帅府,如果她只待一年,就是奸情;待三年,顶多是偷情;但一去三十年,那就是千古爱情。很多事情不是不做,而是要看做多久。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说着他还呵呵笑道:“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说你们家老爷子吧。听说你们家老爷子当年还是泥腿子出身,但是到今天为止。我要说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论战功,他比不上任何一个老帅;论理论,你说他一个泥腿子出身当年刚参加革命时能识字就已经不错了,就算后来加强学习理论也高不到那里去。当然我无意冒犯他老人家,事实就是如此。你现在再看看你家老爷子的地位,关键就在于从一开始就跟对了人,而且几十年来从未改变过。即使被打倒也同样坚持。”

    李睿细细揣摩,虽然前面举的几个例子略显调侃,但说到他家老爷子的事却是实实在在的,他家老爷子当年可不是一个泥腿子。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就跟随着老人家,到现在为止就一直是老人家的亲密战友,这份超过六十年的感情是无人可以比拟的,这也造就了张家成为屈指可数的几家政治豪门之一。

    “其实啊,自从那天我们见面之后我跟你小舅也聊了不少关于你的事情。有一点我挺纳闷的,既然你志在官场,那么原来在燕大团委这么好的平台你为什么不运用,反而要跑到彭城来,窝在这种乡下地方当个党委书记?”

    李睿知道就算小舅跟马文杰的关系再好。也不会把自己当年做的那些丑事抖落出来,当下也勉强笑了笑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嘛,我就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任人摆布。”

    马文杰却看着他,很认真地说道:“别扯淡了,虽然我和你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得出来你的野心不小,想往上爬,想拥有更大的权势。”

    李睿不想跟马文杰讨论这个话题,笑了笑有意岔开道:“文杰大哥,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你对官场研究得这么透彻,当初还要辞职下海呢?”

    “呵呵呵……”马文杰深深地看了李睿一眼,干笑两声道:“现在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少了,很多人都说我当初下海下对了。”说着,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其实当初我也是被迫无奈,记得我上次跟你说我这个人不喜欢拘束,喜欢自由自在,这个不过是托词罢了。其实在我们国家哪怕你就是再有钱,也不如当个官,干起来了有滋有味。其实我现在倒是挺羡慕你的,就象你刚才说的想干你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便你非常想干,但首先要保证你能在这一行干的长。而且这权力有的时候真的很象毒品,让人欲罢不能,一旦失去你就会觉得迷茫,甚至觉得人生失去了方向。我当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辞职下海的。上头没人,或者没有跟对人,你在这一行就会干不下去。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并不适用于古代,同样也非常适用于今天。”

    李睿从马文杰的房间告辞出来已经是午夜时分了,两人不知不觉聊了将近四五个小时,两杯上好的龙井早就喝的象白开水一样,都想不起去把茶叶换了。回到办公室后,他毫无睡意,心里一直在琢磨着马文杰的那些话。

    上辈子由于身份的不同,两人之间聊天基本上不会涉及到官场,更多是生意场和风月场。马文杰是个非常精明的人,极其善于察言观色,李睿实在想不通象他这样的人精居然也会在官场上败下阵来。不过他显然已经看出了自己想在官场上干出一些名堂的心思,而且李睿还知道他今天特意举了一个老爷子的例子,也绝不是无的放矢。作为李文骏的密友,李睿相信他肯定知道一些张李两家的恩怨,或许他是误解了自己从燕大团委回到彭城是因为和张家的恩怨,所以今天他话里话外的暗示自己该利用的资源还是要利用的。

    想到这里李睿不由苦笑,自己到今天为止,虽然口口声声说排斥张家,但何尝没有在借张家的光,郭文丁就是一个例子,要不是自己是张家的子弟,郭文丁能这样卖力地罩着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