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或者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就写不出来,我觉得这是根本不成其为理由的。
总体来讲,《红楼梦》的结构很严密、很合理,描写很精细,但是也不要否认里面破绽不少,这些破绽从小说描写来看根本连缺点都算不上,可以略去不计,但是有些研究者就非常认真,就是要找这个破绽,而且得出些结论。
是哪些破绽呢,一个是说小说人物年龄前后不一致,或者有矛盾,譬如说贾宝玉到底是十三岁,十四岁,还是到十五岁到十六岁,前后写的不一致。
现在举的最多的比如说巧姐,还有元春到底比宝玉早几年生的,还是第二年就生了贾宝玉,那等于差不多年龄,还是过了若干年以后再生的。
即使后来有些人补,补来补去,补了这里那里有矛盾,补了那里这里有矛盾,年龄大小不一致的地方有很多,严格说来是破绽。
但是我们总的来看,曹雪芹在写的时候如果不把宝玉写得小一点的话,他跟姐妹们怎么能同住到大观园去,那姑娘小伙子也不大合适。
由此所以要给他写得小一点。
但太小也不行,一开始就要让他有爱情的可能性,写他的生理过程,得写第五回,要写太虚幻景的梦,要写他跟袭人的超过一般的关系。
以此来表示他不但是个孩子,好像应是个男人了,所以他在这个地方五次修改,改来改去,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有一些矛盾,差一年两年我说一点都不奇怪,我们看《红楼梦》里面并没有觉得这是破绽。
此外还有地点,比如大观园这个地点有时候也有前后不一致的。
还有梨香苑,本来说是在大观园的西北角,西面,但是写到后来他又说从东门走了,到东面去了。
这些小的破绽这都是有的,这些都是一稿多改,改了四五次才产生的不统一。
但是现在有些人太认真了,就得出相反的结论,说《红楼梦》这部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成的,是原来有一个人写了一部书稿曹雪芹拿来改的。
这个还是受到小说前面的开头虚构的影响,有二书合成说,有三书合成说,还有个日本的作者说是六书合成说。
哎,怎么说呢,小说不是理论文章,理论文章你这篇文章哪几个观点,我这篇文章几个观点,各有好处,我可以把两篇文章合在一起。
小说怎么个合法,有人物的,都有不同的个性,我还没有看见过,特别是长篇小说,能够有两个原来不同的小说合在一起,就由曹雪芹最后把它合在一起,这能成吗,所以我们说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的。
第八点,我就讲曹雪芹最后十年没有在写也没有在改《红楼梦》,这一点提出来的话,很多人都很疑惑。
有一段话,就是敦诚的诗,写给曹雪芹的,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我把它翻译出来,就是你不要因为生活困顿就老是发牢骚,也不要整天去找这个有钱人家那个有钱人家解决你的生活问题。
那些残杯冷炙吃剩的东西就是给你的话,他们还要有了不起的脸色给你看,我看你还不如在黄叶村好好地写书吧。
劝勉他的话,劝戒他的话,并不是描述他的话,因为敦诚敦敏知道曹雪芹在搬西郊之前是写过小说的,也一直在写小说,所以他到西郊以后劝他还不如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