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之以曲艺,宋代是中国古代曲艺发展的极盛时期。
曲艺发展到两宋时期,不仅枝繁叶茂,而且更加绵展延伸,与其他表演艺术交错连理,生长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进入了空前兴旺发达的繁盛期。
宋代曲艺演出形式之杂、场地之多、节目之盛,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北宋崇宁、大观年间,仅在京城之内就有东瓦、西瓦、中瓦等17处,城外还有各种瓦子、勾栏50多处,有些瓦子可同时容纳数千人—起观看演出。
“说话”(后世的话本、评话、评书)、鼓子词等也均论之以瓷艺,宋代是中国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是“玉的精神”大兴于宋世。
与类玉的品质体现的最为深刻的时代。
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史上登峰造极。
宋代瓷器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的品质,成为后世瓷业执着追摹的审美风格。
“宋瓷”,几乎成为“玉”义的转换。
同时宋代也是名窑名品辈出、官场民窑相竞的时代。
耀州窑的青瓷,磁州窑的黑白釉瓷,建窑的天目釉瓷等,虽属民窑出品,但工艺之精,造型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其余风流韵,远播后世。
南宋时,窑业良工随之南下,一部分窑工居景德镇仿制定瓷,胎骨釉色纯白如粉,称作“粉定”。
湖田窑胎骨多以“半刀泥”刻纹,覆以透明青白釉,被称为“影青”。
青白瓷的出现体现了白瓷领域卓越的类玉追求,它不仅使素器“白如玉”,同时也把这种釉色品质广泛地带入后来的彩绘瓷器中。
此外,宋代的建筑艺术也极尽工巧之能事,像是宋徽宗所营造的艮岳(万岁山),比之阿房宫、圆明园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代的史学更是粲然大观,除了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外,方志学、金石学等也蔚然兴起,史家辈出,史论新颖,著作宏富,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
包括茶文化也在宋代登峰造极,宋徽宗甚至在《大观茶论》中以20篇文章不厌其烦地介绍茶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完美结合。
此外,雕塑(含玉雕、竹雕、木雕、石雕等)工艺、染织工艺、家具工艺、刺绣工艺、漆器工艺、笔墨纸砚制作工艺等均在宋代臻于化境,鉴赏(收藏)文化也在宋代文人的提倡下蔚然成风,宋代文化的繁荣程度令后世高山仰止、目眩神迷!
大家可能要问,是什么让“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还是那句话,宋代崇尚文治、优礼文人与”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等一系列政策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