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屋子里很冷,她干脆跟着三叔,在诸葛不亮的带领下,天天去外面找修建冶炼作坊的地方。

    当然,顺便也跟着诸葛不亮去了各个乡村,她这才真切的体验到了什么叫做穷!

    少女的心终究是善良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并在某一天的傍晚与诸葛不亮探讨了这个问题——

    “同样是宁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颍州陈氏有良田万顷,有产业无数。”

    “那些田地都是交给佃户们在耕种……同样是种地,但陈氏的佃户所过的日子比这幽都县的农人却好了许多!”

    她面色肃然的看向了诸葛不亮,“皇上减免了一半的田赋,按理,你治下的这些百姓日子该好起来才对。”

    “可这数天时间里我随你所见却并非如此,其原因究竟在何处?”

    诸葛不亮倒是没有料到这姑娘会有此想法,他沉吟数息,说道:

    “我并不知道你颍州陈氏与佃户之间所签订的合约是怎样的。”

    “但我知道整个宁国,真正种田的人,能够维持一家温饱就算是很不错了。”

    “这便是皇上两年前就开始推行工商业的原因所在!”

    “他说农业的问题,是一个短期内不太容易改变的问题。”

    “因为在种子没有得到极大改良、在高产的农作物没有找到之前,这刀耕火种的种田方式注定了农业的产量不会高。”

    “所以见效最快的只有商业!”

    “而商业的大力发展是以工业为基础,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让百姓们去作坊里做工,也就是拓展百姓们的收入……”

    “就像你家如果在幽都县修建一处冶炼作坊,修作坊需要人,以后作坊开了工也需要人。”

    “你们付给这些人工钱,他们便赚到了田地之外的一笔钱。”

    “这入账增加,兜里有了银子,自然日子就会好许多。”

    陈菲儿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