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抟霄是河北磁州人,说起来本是国子监出身的文官,不过这些年来一直替元廷东征西讨,镇压过无数起义,行军作战的本事要比达识帖睦迩强得多。

    “贼军在瓦梁垒新胜,如今锐气正盛,我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倘若出城野战,绝非对方的敌手。”董抟霄摸着下巴,缓缓道。

    达识帖睦迩思索片刻,忙点头道:“说得极是,既然如此,那照将军的意思,咱们是不是应该固守县城,然后派人向镇南王求援?”

    扬子县的背后就是扬州城,扬州城城墙高深、易守难攻,一直由元朝的镇南王孛罗普化在统兵镇守。

    董抟霄听了此言,摇头道:“丞相大人派咱们过来,是来给真州解围的,眼下我军怎么说也有四万兵马,若是一仗不打就去向镇南王求援,恐怕丞相的面子上挂不住。”

    “那董将军的意思,还是要出城应敌?”达识帖睦迩咽了口唾沫,显然他并不想出城。

    董抟霄知道达识帖睦迩畏惧贼人,叹了口气道:“大人只管在城中据守,明日由末将带一万兵马出战便是。本官还真想见识见识,这帮从濠州来的贼军,实力究竟如何,竟能打败数万大元天兵。”

    董抟霄自诩文武双全,向来自负,虽知道能战胜朵儿只的郭家军,肯定不像自己以前遇到的那些红巾军一般容易平定,但还是想和对方碰一碰。

    …

    翌日黎明,天蒙蒙亮,太阳尚未升起。

    扬子县城东西北方向,一处开阔之地,三万郭家军已在此驻扎了一夜。

    兵法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郭洺知道自己麾下的弟兄,并不比城中的元军多多少,围攻对方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早早便将兵马分成两部。

    主力部分驻扎在县城之外,做出和城内人马对峙的样子。其余人则分兵把守在县城周边的各处要道。

    这样做一来可以切断城内元军和扬州城那边的联系,二来若是元朝还有援军赶来,自己也能提前知晓。

    “城里这伙鞑子兵既是从远道而来,后方必定还有不少粮草如今还没有运到。”

    中军大营下,郭洺手举油灯,挠了挠下巴,指着军案上的地图,对淮西众将道:“扬子城内几万鞑子,人嚼马啃,根本撑不了四五日。咱们只需封锁住扬子江江面,再把几条陆路给守好,切断对方补给,不怕对方不出城决战。”

    徐达望着郭洺手指的方向,沉默了一会儿,忧心忡忡道:

    “上位说的固然有理,但……只怕江北的张士诚会先撑不住。对方若是倒下了,脱脱马上就会调过头来对付我们。所以末将认为,我们不可在此耽搁太多时间,若是五日之内,对方仍不出城,我等也就该退兵了。”

    高邮府离扬州路本就不远,不过二三百里的距离,只要脱脱能腾出手来,率大军杀到此处,估计也就四五天的时间。

    虽然上次郭洺说过,张士诚一定能撑得住,可徐达心里还是觉得没底。自家大帅的预言,不见得每次都能成真吧,万一这次预言错了呢?

    “天德兄弟说得很有道理,谁知道那张士诚还能撑多久呢?咱们不如暂且退回六合去吧,反正这次咱们从也先那里,也敲到八九万石粮草了,够咱们吃上一年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