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长山明白他的意思,却没有多说什么。
看来虽然时间线上现在可能是在十六世纪初期,但原本在这个时间线上发生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很大偏差。
大乾朝不是大明王朝,不是老朱家坐了天下,自然也就没有永乐大帝下令建立的神机营。
但在时代的洪流下,火器还是被造了出来。
可由于没人大力推广,自然没人知道这东西的真正威力。
在这个时代,辽东战场上没有孙承宗和袁崇焕,所以也就没有诞生那支曾经在明末时期威震一时的部队。
关宁铁骑。
在风雨飘摇的明末时期,关宁铁骑是那摇摇欲坠的王朝最后的几块遮羞布之一。
这支铁骑部队纵横明末十几年,自辽东起家,随后转战北京、秦蜀、云南、甚至缅甸。
三万铁骑纵横披靡,就连后金军队都一度不敢与之争锋。
而这支铁骑之中,便人人都装备了三眼铳。
诚然,关宁铁骑的强大最核心点还是在于主帅治军有方,以及队伍里多为辽东人。
但不可否认三眼铳在那支强大的部队里,依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战术作用。
祖大寿对三眼铳极为不看好,这意味着大乾朝的辽东战场上不但没有关宁铁骑,甚至连雏型估计都不具备。
对薛长山而言,这是好事,这意味着他将来去辽东的阻力会很小。
但对百姓而言,这是灾难,这意味着后金人在辽东的阻力也很小。
“还是要尽快站稳脚跟,然后转战辽东呀。”薛长山在心里暗暗想着。
除了心中对后金人的仇视外,薛长山急着去辽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辽东人“好用”。
袁崇焕能将关宁铁骑发展壮大,就是因为秉承了“以辽人守辽土”的原则。
辽东民风剽悍,并且辽东的安危与当地人有切身利害关系。
同时辽东人多善骑射,又熟悉女真举动,是最好的抗金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