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稳定大明宝钞的币值,就必须有数不清的粮食。
可粮食的生产,终究是有限的。
银行设立之后,大明流通的银行,激增数十倍。
粮食产量,即使在朱允熥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增加数也不会超过二分之一。
在短时间有这样的涨幅,已经非常逆天了。
但相对市面上数量暴涨的银钱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粮价并没有随着银钱数量增加而跟着上涨,关键就在于银钱流向了购买玻璃制品,铁器……以及大明制造局生产的各种工艺品。
朱孙在信中还说,让百姓们争相购买无用之物,表面上看起来,会带坏社会风气。
但实际上,这是对底层百姓的拯救。
他们会觉得日子越来越好。
因为一天赚的钱,用来买米,就能吃一个月。
其余二十九天赚的钱,都用来买镜子,买玻璃摆件,买铁制品铜制品……以后如果棉花羊毛供应充足,还可以用来买数不清的衣服等等!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百姓们并不会因为吃饱了肚子而偷懒不工作。
相反,他们会为了购买这些“无用之物”,努力工作。
“奢靡之风”,会成为他们生活的目标,工作的动力!
他们会追求更漂亮更好看的衣服,他们不满足于衣服只能穿暖御寒。
他们会想要房间里的装饰更漂亮,不满足于用房屋简单的遮风蔽雨。
他们还想吃更好吃的山珍海味,想要吃大厨烧制的美味佳肴,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
他们想办比别人更奢华的婚礼,想戴金项链金耳环……他们想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更有面子……
当追求奢华,追求攀比,成了新的社会风气,绝大多数人,都会臣服于这种风气下。
他们甚至愿意为此而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