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点不情愿。
可第二日正午我还是按着梅姑的指示,拿起那个小瓶,便向着后山的山神庙赶了过去。
实际上。
这座山神庙我来的极少。
而且每次来,都是我爷爷带我来的。
爷爷经常告诫我:
一人不进庙!
这里就有点讲究了。
爷爷告诉我,在兵荒马乱的古代,人们出行很不方便,尤其是荒郊野岭的地段,根本找不到住宿的地方。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宁愿选择露宿野外,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都不愿意进庙休息。
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的治安不好,什么流寇土匪都喜欢聚集在城郊的山岭地带,尤其是庙里。
一个运气不好,就有可能钱财两空。
另一方面,庙宇的作用不仅仅是供人上香极其,往往还有另一个作用,镇邪!
一个人的时候,本来胆子就小,再加上一个人的阳气有限,寺庙镇压的邪魔蠢蠢欲动,很容易发生点什么邪乎的事情。
后山这座山神庙,听我爷爷说,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那一年鬼子打到了我们这里,有四个鬼子兵路过后山的山神庙,看见庙里香火鼎盛,贡品丰富。
他们起了歹意,骂骂咧咧着进庙里大肆破坏,还杀了几个村民,临走时还把庙里的贡品拿了。
为首的那个鬼子兵,更是嚣张的在山神像上撒尿。
令人没想到的是,四人刚刚走出寺庙,却突然各自喷出一口鲜血,全身痛得青筋暴起,而后口吐白沫而亡。
在那个年代,死几个鬼子兵不是小事情。
如果让鬼子军官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