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封信,王雄诞也拿不定真假,却是认为“此事不管真假,若能趁机攻破江都城,其险值得一冒。
而且我感觉此事更有可能为真。
毕竟虞世基是一国之相,没得用这种办法败坏名声。若是真的想诈我军,择一领兵将领便可。”
杜伏威也觉得王雄诞说得有道理。
不过若是有万一呢。
见杜伏威有些犹豫,王雄诞便说道:“我军势弱,名望又小。若按部就班,必然不敌那些大豪。此次攻打江都城,若是得胜,光是江都城中的物资、积蓄,也能让我军实力大增。”
“会不会太冒险了!”
辅公祏有些担忧。在辅公祏看来,现在他们发展的很好,没必要因此而冒险。他们实力本就不是很强,一旦中计兵败,必然元气大伤。
而且辅公祏对于攻破江都也有些疑虑,江都有十万禁军,又岂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王雄诞却是辩解道:“今我等兵起淮南,实力弱小,名望浅薄。于天下英雄豪杰,并无影响力。兵进江都,即使不克,只要打到江都城下,便能震撼整个大隋朝廷。到时候必然人人称颂,英雄豪杰也将纷至沓来。
今瓦岗李密,昔日不过一介逃贼,不就是在大海寺冒险击败张须陀,始名震天下,群雄皆附。若无当初奋力一搏,李密也没法脱颖而出。”
王雄诞的主意很简单,就是碰瓷。不一定非得攻破江都,只有得了名望就行。即使伤亡惨重也不必担心,若是有了李密那般名声,还担心军队吗?
杜伏威最终为王雄诞劝动。
“王雄诞说得对,咱们就是趁机向江都进兵。若是有机会便攻城,若是没机会,退回来便是。现在机会就在眼前,若是连进兵的胆子都没有,岂不是让人笑话。”
杜伏威所部,是能打硬仗的。于是众人皆期待着杀入江都城,生擒昏君杨广。
杜伏威乃让给虞世基回信一封,信中同意了虞世基的投降,并让他掌握一支守城军队,等待杜伏威的到来。
对于饶虞世基一命,众人本来还有不同意见。
毕竟在天下人看来,大隋之所以到这个地步,就是由着杨广这样的昏君和虞世基这样的奸臣败坏的。
尤其是杜伏威,实在不愿放了虞世基这个奸贼。
好在辅公祏知晓大局,忙劝杜伏威,这才没有生出旁的枝节。
送走虞世基的使者,杜伏威乃点兵三万,以阚棱为先锋,自为大将,向江都城发起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