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后的成就,也许不及文昌学馆的学生,但是比起那些在考核之中被吓跑的学子们而言,却会好很多。
苏洵自从从文彦博手里拿到了第二项考核、第三项考核的试题以后,就再也没说过寇季一句怨言。
反而给家中去了一封信,扬言要在文昌学馆内苦读,读不出名堂,绝不下山。
《三字经》有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
以后再有人编撰《三字经》,苏老泉三个字,怕是难以入选。
因为现如今,十四岁的苏洵,在寇季的羞辱下,已经决定了发奋图强。
至于他以后会有怎样的成果,那就得靠他自己。
寇季提携他,帮他入了文昌学馆,那也只是随手施为,并没有刻意要招揽他的意思。
寇季在文昌学馆内又待了几日,帮着寇准安顿好了文昌学馆内的一切事宜以后,离开了文昌学馆。
他并没有回府,而是进了宫。
朝廷派遣往沙州的二路兵马的主将杨文广已经从保州回到了汴京城。
保州的保塞军,暂时交给了已经返回了保州的狄青节制。
杨文广需要带着神卫军,出征西域,驰援沙州。
寇季作为吏部主官,要做出一些配合。
寇季到了吏部的时候,范仲淹在等他。
寇季请范仲淹到公房里坐下以后。
范仲淹对寇季道“上官,此次你推举下官担任监军,随同杨文广一起前往沙州驰援,可有什么吩咐?”
寇季略显意外的道“你怎么知道我有事要吩咐你?”
范仲淹坦然笑道“跟上官时间久了,自然知道上官你喜欢谋定而后动。你推举下官接替了刘平,担任监军,必定有深意。
所以下官前来找你,想知道你有什么吩咐。”
寇季笑容灿烂的道“此去沙州,你只管带眼睛、耳朵即可。军务上的事情,你最好不要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