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中充满着淡黄色的液体,这是培养液。
除了培养液之外,里面似乎什么都看不到。
但是实际上,每个水晶球的中央都有一☚⛤🜔条DNA链条以及零碎的碱基,只是因为体积太小,所以除非用专业的电子显微镜,不然肉眼是看不见的。
这半年,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室以绿丝菌为母菌,按照周潇的设计指南通过不断的培育,培养出📈😻的细胞膜和细胞核外壁都十分脆弱的新菌类⚞💤📱。
经过多代的培育,新的菌落被培育了出来。
细胞壁🃪🚤🕘的外膜🄏☐几乎是通透性的,这种情况下细胞内的DNA物质能够很自由的溢出来。
实验室将这种新的菌落称为信息菌。
最后,所有🄂🝽的信息菌DNA物质🂁都外溢,在宏观的培养容器中生存。
实验室🃪🚤🕘又⚹🖔按照了设计指南的方式提取了其中稳定性非常高的💰DNA物质。
根据实验室的测试,稳定的DN🂁A在特定的培养剂条🝻🐚件下⛠🛳,预期寿命可以长达百年。
莫璃说道:“人类和动物的DNA链条太长,容易碎掉,而信息菌的DNA长度非常适合,既能够拥有可观的🏈😇⚹数🚎据存储量,在理论上,1g的DNA能够存储1ZB的信息。”
“可怕的数据!”
接下来,实验室工作难度就非常大了。
他们🎺🖉会通过技术手段将DNA给打碎,留如枯树枝一般的DNA链条和🏓🙧在溶💄液中游离的碱基对。
那么DNA是怎么存储信息的呢?
原理和二进制原理类似。
众所周知⚹🖔,DNA由四种含氮碱基——A☪🂏🍰、T、C和G互补配对构成,实验室将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分别赋予二进制值A和C=0,G和T=1,
然后关键的一点来了!
随后通过微流体芯片对基因序列进行合成,从而使该序列的位置与相关🏓🙧数🔃♣据集相匹配。这样就把这些碱基对编码成1和0的组合,就可以用DNA的序列信息来表达二进制的语言了。
如此以🃪🚤🕘来DNA就能够稳定的存储数据,读取的时候将DNA用于测序就行了。
目⚗👢前实验室刚好走🏴🞏到了打破DNA链条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