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梦糖果>奇幻小说>买宋 > 第四百八十二章 李杨爱情
    比如《汉宫秋》有意将汉强番弱的历史写成番强汉弱的剧情,《桃花扇》的史著化处理,《长生殿》李杨情缘中蕴含着的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表现等等,无一不表达了这种主题倾向。

    历史剧创作还涉及到其他种种主题和内涵,不再一一赘述,可参考孙书磊《中国古代历史剧研究》等相关资料。

    至于婚恋爱情剧则多通过对阻挠自由爱情的封建家长势力的刻画,批判封建礼教,赞美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勇气与坚贞。

    比较出名的《西厢记》、《牡丹亭》等为代表的爱情剧多着眼于此,以及通过婚变、弃妇等主题和情节模式揭露不良社会现象和世风日下的道德倾向,如《白兔记》、《琵琶记》等。

    而宗教剧中虽有单纯反映神仙道化事件的剧作,但多数属醉翁之意,更多的剧作着重通过神仙道化反映对社会的思考,寄托自己的情志。

    如元代宗教剧两个最重要的意义维度在于以宗教为度人之筏与处世之方,度人脱离红尘俗世,本身就体现了对时世的嫌恶,被度者多出将入相、联姻高门,有很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又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对政坛的厌恶和恐惧,折射出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关于宗教剧的研究可重点参看郑传寅《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

    以上种种无不立足于现实,渗透着剧作家对特定时代的思考,反映人民的理想和心声,共同熔铸成丰厚复杂的文化内涵,这是元明清戏曲故事审美意蕴的又一构成。

    像是我们可以以李杨爱情故事个案综述,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自其产生就有众多文人对此进行演绎。

    由此,李杨爱情故事也就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在中国戏曲和的舞台上长盛不衰。

    因此对于这一题材的研究,是文学史和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持续的热点话题。

    根据在中国知网搜索的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论文,以李杨爱情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戏曲文学研究的论文可以找到大约20篇文章。

    以《长生殿》和《梧桐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一共可以得出近百篇。

    其中有一部分是与李杨爱情故事有关联的,简单的从总量来看,就可以知道对于整体李杨爱情故事的研究远不如单篇的戏曲传奇充的研究充分。

    下面我们就以几篇主要的论文为根据,从李杨爱情故事流传长盛不衰的原因,在戏曲文学中的本事流变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故事自身的审美意蕴,以及以李杨爱情为主题的戏曲文学题材类型的意义这四个方面对于李杨爱情故事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首先是李杨爱情故事流传长盛不衰的原因。

    怎么说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李杨爱情故事汲取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从政治领域走进了文学圣殿。

    唐祚以降,历代佳作迭出,李杨爱情被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人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以表达不同思想感情。

    在时间上,李杨爱情这一题材贯穿唐宋元明清朝代,在空间上,李杨爱情这一题材渗透于诗词文曲诸体,显示出这一题材的巨大张力。

    兰州大学张勇敢的《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和安徽师范大学陈慧敏的《论李杨题材在中国戏剧中的多重演绎》都对这一问题有过探讨。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当然,这也包括李杨爱情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